11月27日清晨,南蘇丹北部一所中學課堂上。32歲的教師威廉(WilliamDhumDau)在教室里為學生們上課,擺脫折磨自己近兩年的腹痛之后,健康讓他身心輕松。十幾天前,他從靠近蘇丹邊境的小城出發(fā),輾轉來到首都朱巴,在朱巴教學醫(yī)院接受了一臺闌尾切除手術。

“IchoseaChinesedoctor.(我要找中國醫(yī)生。)”

那臺手術,由第十三批中國(安徽)援南蘇丹醫(yī)療隊普外科醫(yī)生吳春利主刀。這原本是再普通不過的一臺手術,但在電力不穩(wěn)、設備老舊、耗材緊缺的環(huán)境里,它被推到了“極限”的邊緣。

“我要看中國醫(yī)生”

威廉住在南蘇丹北部,與蘇丹交界。近兩年里,腹痛反復折磨著威廉。當?shù)蒯t(yī)院按胃潰瘍、消化不良治療,但是藥一停,痛又回來了。

直到一次在條件較好的醫(yī)院做超聲檢查,他第一次聽到“可能有闌尾問題”的提示,被建議去鄰國烏干達,或到首都朱巴進一步檢查。

來到朱巴后,他先去了兩家私人醫(yī)院復查,B超結果都指向闌尾炎,也都建議盡快手術。但威廉遲遲沒有簽字。

“他說,最后還是決定來朱巴教學醫(yī)院‘看看中國醫(yī)生’。”吳春利回憶。

當時,醫(yī)療隊醫(yī)生助理邁克爾先把檢查單發(fā)給吳春利,看完后,吳春利立刻回了三個字:“要手術。”

見到威廉后,吳春利先用手仔細觸診,再一項項問病程細節(jié):疼痛什么時候最重、吃過什么藥、發(fā)作頻率怎樣,有沒有伴隨發(fā)熱……問到后來,威廉有點驚訝:“你問得比前面幾家都細!

威廉后來對他說:“It’sraretomeetadoctorwhoreallylistens,makesacarefulplan,andisfree.(能遇到愿意聽你說話、認真做計劃、而且免費的醫(yī)生,很難得。)”

“我問他‘是否就在這兒做手術?’他頭點得很堅定!眳谴豪貞洠谠\室里,他拍了拍威廉的肩:“Noproblem.Wewilltakegoodcareofyou.(別擔心,我們會好好照顧你的。)”

在朱巴,病人臨時取消手術并不罕見:路被封了、家人不同意、手術費湊不齊……這些理由,醫(yī)療隊已經聽過太多次。

可這一次,當?shù)刂砗芸旎仉娫挘骸安∪送耆珱]問題,按原計劃來。”

“極限考驗”

在慣常印象中,闌尾切除手術是個“常規(guī)手術”,為何威廉的選擇如此慎重?隨著手術的實施,這場“極限考驗”開始了。

剛準備麻醉,角落里唯一一臺監(jiān)護儀卻突然黑屏。

“不等了,我們去把備用的抬過來!眳谴豪吐樽磲t(yī)生、來自安徽醫(yī)科大學第二附屬醫(yī)院的王家友對視一眼,同時轉身出了門。

他們脫下外衣一路小跑回駐地,近十分鐘的路程,熱到汗順著背往下淌。

備用監(jiān)護儀有近二十斤重,設備模塊密密麻麻,并不好搬。抬進手術室接上電源,屏幕卻還是不亮。

還是一位當?shù)刈o士提醒:“可能是插座接觸不良!

大家趕緊重新用力把插頭卡進縫隙,心電波形才慢慢在屏幕上爬出來。

麻醉,是第二道關。

由于威廉身高體壯,麻醉穿刺和劑量都和普通病人不同。“姿勢擺對了,椎間隙就是打不進去!睅孜划?shù)芈樽韼焽戳藘扇味紱]成功,最后,只能把威廉扶坐起來,從坐位重新穿刺。

劑量也沒有完全可照搬的標準。常規(guī)量打完,威廉的腿還抬得老高。加量、等待、再加量,直到他慢慢變成麻醉狀態(tài)。

第三道關,是沒有腹腔鏡。

威廉身高將近2米、肌肉發(fā)達,這對手術來說不是小細節(jié):意味著腹壁更厚、切口更深,闌尾位置更難尋找。

闌尾位于盲腸內后位,又因長期炎癥反復發(fā)作形成嚴重粘連。既不能隨意加大切口,又必須在有限視野里找到發(fā)炎闌尾。

吳春利決定采用“三厘米小切口開腹”!罢谊@尾找了有15分鐘。”他回憶,“在國內用腔鏡,十來分鐘就結束了!

更棘手的是電刀:已經超過推薦使用期限,當?shù)赜种挥懈邷馗邏合痉绞,容易損傷絕緣層,帶來漏電和感染風險。

最終,團隊做了一個在國內手術室?guī)缀醪粫霈F(xiàn)的決定——放棄電刀,完全手工操作。

這意味著手術必須“慢下來”:把組織靠鉗子一點點分開。

細小的血管要靠一根線、一雙手去逐個止住;每向下推進一毫米,都要重新判斷一次安全邊界。

亳州市人民醫(yī)院的手術室護士馬標負責無菌配合和器械準備,骨科、耳鼻喉科的隊員也臨時加入協(xié)助。

汗?jié)竦氖中g衣貼在背上,移動式無影燈照明范圍有限,蒼蠅偶爾闖進視野里——這些細節(jié)都在逼迫每個動作更精準。

“醫(yī)院條件可能簡陋得超出想象,但我們一直按國內的標準做!瘪R標說,“在這樣的條件下堅持這些,更能理解‘救死扶傷、大愛無疆’不是口號,而是那些具體的動作!

近一小時后,威廉那段“十幾厘米、像蚯蚓一樣粗長”的慢性炎癥闌尾被完整切除,幾乎沒有明顯出血,切口被一層層關好。

“那天來了不少當?shù)蒯t(yī)生和護士圍著看!眳谴豪f,“有壓力,但更多是動力,得把規(guī)范操作做給他們看!

“我們來這里,不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技術,而是想證明:就算條件再艱苦,也可以對生命負責到‘像在中國一樣’!蓖跫矣颜f。

從手術室到病房,直線距離只有50米,卻走得讓人捏一把汗:推車一邊的輪子早就壞了,路面坑洼,先是一段石子路,再是一小段用磚頭墊出來的路,旁邊還有裸露的樹根。

“每顛一下,病人就疼得‘嗷’一聲!弊詈,幾名隊員干脆合力把推車抬起來,一步一步抬進病房。

一封寫滿了“信任”的手寫信

手術完成并不是終點。吳春利最擔心的,是切口感染——“這里的感染率高得讓人心里沒底!

在朱巴教學醫(yī)院,即便是“VIP病房”,其實只是單間、配一臺電風扇和一個獨立衛(wèi)生間,沒有監(jiān)護設備,也沒有中心供氧。

“當?shù)蒯t(yī)生和護士更多只負責手術臺上的部分,病房管理相對薄弱!庇谑牵瑥男g后第一天開始,吳春利每天到醫(yī)院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先去看威廉:問發(fā)熱、疼痛、排氣排便、飲食、活動;親手換藥、檢查切口、測量生命體征,叮囑他盡量保持傷口干燥。

術后第二天復查,威廉恢復狀況良好:已經排氣、排便,可以少量進食,下床活動自如,切口觸痛明顯減輕。

“他特別關心自己的恢復,每次換藥都要拍照。”吳春利每次都會把紗布小心掀開,再把手機遞到威廉手里:“Yousee,verygood,verynice.”(“你看,很好!保

看到照片里干凈、沒有滲出的切口,威廉的表情一天比一天放松。

闌尾手術本身就是高感染風險手術,國內急診切口感染率都可能達到40%,在朱巴,更不敢掉以輕心。雖然醫(yī)療隊的抗生素并不寬裕,但隊里決定把最好的第四代頭孢優(yōu)先用在威廉身上,后續(xù)口服抗生素則主要靠隊員從國內隨身攜帶的藥品支撐。

“大家都希望,每一臺手術都萬無一失!眳谴豪f。

威廉提出要和中國醫(yī)生合影:“Iwanttoshowmywifethedoctorwhohelpedme.(我要讓妻子看看,是哪位醫(yī)生幫了我。)”

復查那天,威廉拿著一個牛皮紙信封走進診室,把它鄭重地遞給吳春利。

里面,是一封工整的手寫感謝信:從個人的謝意,寫到對整個中國醫(yī)療隊的感謝,再寫到對中國和南蘇丹友誼的理解。

吳春利和隊友們讀了很多遍:“這封信,是一點一點,把信任寫出來的!

這樣的信任,還發(fā)生在更多瞬間。

在朱巴教學醫(yī)院的走廊上,安徽醫(yī)療隊的隊服上印著的五星紅旗,常常比語言更先被人看見。

馬標記得,有一次他剛從病房出來,走廊里三四名家屬主動讓開了一條道,其中一位老人朝他豎起大拇指,嘴里冒出一句發(fā)音生硬卻格外用力的中文:“Nihao!”

王家友每次查房,身邊總會多出一兩個當?shù)啬贻p醫(yī)生,不太好意思地詢問:“HowcanIgotoChinafortraining?(我怎么才能去中國進修?)”

得知本報記者在采訪自己的故事,威廉用手機發(fā)來一段話:“CurrentlyIamveryokay,nocomplaints…”(“我現(xiàn)在很好,沒有任何不適……”)他還轉述家鄉(xiāng)人的心愿:“WewishourgovernmentcouldextendtheChinaMedicalTeamsupporttoAweilstate…WewouldbegratefulifyourteamcomestoAweiltoo.”(“我們希望政府能把中國醫(yī)療隊的支持延伸到阿韋爾州。如果你們能來,我們會非常感激!保

從救治當下到幫得長遠

就在威廉返崗前不久,南蘇丹主流媒體《城市評論報》刊發(fā)報道《AJourneyofHealing》,把他的這段經歷寫成一則“跨越山海的治愈故事”:從久治不愈,到誤診、輾轉,再到“決定去找中國醫(yī)生”。

評論區(qū)里點贊最高的一句話是——“Chinesedoctorsdidn’tjustcureaman,theyalsochangedwhatweexpectfrommedicalcare.”(中國醫(yī)生不僅治好了一個人,也改變了我們對醫(yī)療的期待。)

從1970年派出第一支援外醫(yī)療隊算起,安徽援外醫(yī)療已經走過55年:36批醫(yī)療隊、1375人次,足跡從也門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,再到南蘇丹、布基納法索和柬埔寨。累計門急診患者超過850萬人次、手術32萬余臺次。

2012年起,安徽援外醫(yī)療的重心轉向南蘇丹。13批醫(yī)療隊、近200名隊員先后在朱巴教學醫(yī)院接力。他們幫當?shù)蒯t(yī)院建起電子胃鏡室、宮頸疾病篩查中心、遠程影像診斷中心、遠程醫(yī)療會診中心和現(xiàn)代化微生物實驗室,也把中醫(yī)針灸、推拿等技術帶到了尼羅河畔。

“像威廉這樣‘點名要找中國醫(yī)生’的情況,這些年在增加。”第十三批中國(安徽)援南蘇丹醫(yī)療隊隊長,安徽省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國際合作處監(jiān)察專員、一級調研員張爾慶說,“這是我們一批又一批的隊員用一點一滴的努力,把信任累積了起來!

在張爾慶看來,這臺手術遠不止是一次“完成得很漂亮的外科操作”:“小手術,也是大考場。我們希望讓當?shù)厝丝吹降氖牵袊t(yī)療隊不是來‘幫一陣子’的,而是愿意和他們一起,把醫(yī)療水平一點點往前推。”

“救治一個個體,是當下;幫助建立起更好的公共衛(wèi)生體系,是更長遠的事!睆垹枒c告訴記者,安徽援外醫(yī)療醫(yī)療隊正在籌劃推進一個宮頸癌免費早篩試點項目:“我們希望把關口往前移。不僅是在醫(yī)院里救治患者,還要把我們的服務向基層和社區(qū)延伸,比如癌癥的早期篩查干預以及其他一些重點疾病的早期預防!

11月11日,在《城市評論報》的專訪中,中國駐南蘇丹大使馬強介紹,中國同南蘇丹合作重點聚焦在民生和發(fā)展領域,致力于讓南蘇丹經濟實現(xiàn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幫助南蘇丹民眾過上美好的生活。

在衛(wèi)生領域,馬強特別提到:“從2012年以來,中國累計向南派遣13批醫(yī)療隊、近200名醫(yī)務人員,中國醫(yī)生在南共接診超過7萬名患者,實施各類手術1200余臺次!敝袊粌H援建了朱巴教學醫(yī)院、基爾·馬亞爾迪特婦女醫(yī)院等設施。目前,中國正在實施朱巴教學醫(yī)院改擴建二期項目,完工后將進一步提升醫(yī)院整體硬件水平。未來,中國將繼續(xù)與南蘇丹加強衛(wèi)生合作,密切醫(yī)療技術交流和發(fā)展經驗分享,助力南提升醫(yī)療服務水平,更好造福南蘇丹人民。

記者手記:

南蘇丹常被稱作“21世紀的希望熱土”。

2026年將迎來南蘇丹獨立15周年,也是中國和南蘇丹建交15周年。2026年還是中國和非洲開啟外交關系70周年,為落實中非領導人重要共識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,中非雙方商定2026年為“中非人文交流年”。

在南蘇丹,教育和醫(yī)療,被看作一棵慢生的樹——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教育需要時間,醫(yī)療更需要極度細致的陪伴。

一臺被盡力做到“像在國內一樣規(guī)范”的手術,會讓當?shù)啬贻p醫(yī)生愿意多停留一會兒、再多問幾個問題;

一次順利的康復,會變成病人在家鄉(xiāng)口耳相傳的消息;

一封寫在牛皮紙上的信,會從一個病人手里,轉到一位中國醫(yī)生、乃至一整支醫(yī)療隊的心里。

變化,常常在無聲處發(fā)生。

這種改變,連接的是一個具體的人,也是一片土地;托起的是一個生命,也是一段更加信任的未來。(中安在線)

編輯:徐秋韻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